选车时的“设计疲劳”很常见:看来看去都是差不多的前脸、相似的线条,想找辆“有辨识度”的车,比找配置还难。这种“同质化”,让中大型轿车市场显得没那么有活力。而领克10 EM-P承袭了“TheNextDay”设计语言股票配资学,从日行灯到车顶线条都有自己的特色。作为预售中的中大型混动轿车,它好像想用这种“原创”,在千篇一律里活出点个性。
领克10 EM-P定位“智能电混四驱轿车”,预售价19.2万元起,预售期下订可享至高价值18000元的先享预订权益,新车将于9月正式上市,展车已在预售开启后陆续到店。其设计上的“原创性”并非孤立元素的堆砌,而是从整体到细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族化语言,既保持了中大型轿车的沉稳气场,又通过独特线条打破了同质化困局。
前脸设计是领克10 EM-P最具辨识度的部分。家族式破晓之光日行灯以利落的线条勾勒出极具记忆点的轮廓,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贯穿式或点阵式设计,这种日行灯在点亮时既有科技感,又不会显得浮夸,成为前脸的视觉核心。搭配与之呼应的格栅造型,整个前脸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立体感,避免了多数中大型轿车“大而无当”的单调感。这种设计并非为了标新立异,而是在功能性与美学之间找到了平衡,日行灯的布局同时优化了夜间行车的辨识度。
车身侧面的线条处理同样展现出原创思考。26.5°超跑大倾角A柱设计拉伸了整车的视觉长度,让车头与车身的过渡更为流畅,打破了传统中大型轿车A柱垂直的刻板印象。C柱12°上扬倾角则为车尾注入了几分运动气息,使整车姿态既不显得臃肿,又保持了中大型轿车应有的舒展感。这种角度的精准把控,既考虑了空气动力学性能,又塑造出独有的侧面轮廓,让人在车流中能一眼识别。
车身尺寸的设定也为设计个性提供了基础。5050mm×1966mm×1487mm的宽境车身搭配3005mm超长轴距,既保证了内部空间的充裕性,又让整体比例更为协调。较长的轴距并未让车身显得拖沓,反而通过A柱与C柱的角度调整,营造出“长车头、短车尾”的运动比例,这种设计在中大型轿车中并不常见,进一步强化了其差异化特征。
配色方案的丰富性是个性表达的另一重体现。除了传统的黑白灰三色,领克10 EM-P还推出鎏光金、天云米、璃光紫三款新车色。这些颜色并非简单的高饱和色调,而是采用低饱和度的调配方式,鎏光金带有细腻的金属光泽,天云米呈现出柔和的雾面质感,璃光紫则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微妙的色调变化。这种配色既符合中大型轿车的定位,又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个性的需求,避免了颜色选择上的同质化。
进入车内,设计的原创性延续到座舱氛围的营造中。整体布局以简洁为主,但细节处的处理充满巧思。中控台的线条走向与外部车身设计相呼应,形成内外统一的风格语言。四座均配备的云感零压座椅采用独特的缝线工艺,既保证了舒适性,又通过纹理增强了视觉层次感。256色氛围灯的灯带布局并非简单的环绕式设计,而是与内饰线条融合,在点亮时能勾勒出座舱的轮廓,配合哈曼卡顿23扬豪华音响的扬声器造型,营造出专属的感官体验
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设计上的原创性并未以牺牲实用性为代价。4.8㎡的整车套内面积确保了宽敞的乘坐空间,可承重15kg的副驾后排桌板、5.7L冷暖冰箱等实用配置的布局,与整体设计风格自然融合,没有因追求造型而影响功能使用。这种“形式服务于功能”的设计逻辑,让个性与实用达成了平衡。
在性能与智能配置的呈现上,设计同样扮演着辅助角色。全系标配的激光雷达被巧妙整合在车身前部,既保证了探测范围,又未破坏前脸的整体美感;纯铝合金双叉臂悬架的布局让车轮与车身的衔接更为协调,既提升了操控性能,又优化了侧面视觉比例。这些细节处理让“原创设计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,更与车辆的核心性能形成了呼应。
从日行灯的独特造型到车身线条的精准角度股票配资学,从配色方案的细腻质感至座舱布局的巧思,领克10 EM-P用“原创设计”为中大型轿车市场注入了活力。它没有追随同质化的潮流,而是通过家族化语言的延续与创新,塑造出独有的产品性格。对于那些厌倦了“千车一面”的消费者来说,这种“敢于不同”的设计态度,或许正是他们寻找的答案——毕竟,好的设计不该是批量复制的产物,而应是能彰显个性与品味的独特表达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